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发展协会概况

[复制链接]

78

主题

84

帖子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08:5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农村发展协会概况
一、 协会简介
西南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协会成立于2004年9月10日,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关注‘三农’、奉献‘三农’、发展‘三农’”为宗旨,以“求真、务实、团结、奉献”为会训,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活动准则,以“支持‘三农’、服务学生,提高自己”为活动目的,以“关注、参与、投入”为工作态度,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社团最高目标。
我会开展的一系列“三农”主题活动旨在唤起大学生关注“三农”、奉献“三农”、发展“三农”的觉悟,传播和推广大学生关注“三农”、奉献“三农”、发展“三农”的理念,引起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共鸣。努力为会员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为会员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题活动
1、   募捐
每年6月和11月中下旬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一次募捐活动。所募捐到的衣物将于暑期或者节假日送往贫困山区,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2、   专家(老师)学术讲座、公益讲座
邀请“三农”专家、我会顾问和指导老师和NGO官员开学术讲座或公益讲座。
3、   农村发展论坛
邀请专家、老师、NGO官员、外校涉农社团、本校学生和我会会员共聚一堂,一起探讨“三农”最热问题和农村发展问题。
4农村题材电影放送
播放涉农电影、传播乡土文化。让本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更具有活力,使校园文化变得更加和谐、更具魅力。
5、  社会实践
(1) 暑期志愿行动  包括暑期“三下乡”活动和暑期儿童教育活动。
(2) 节假日、周末援助行动  利用节假日或者周末组织支农支教等活动。
(3) 公益活动  积极组织或参与一些如“援助汶川”等公益活动。
6   编辑会刊、报纸《话农》
     每年5月编辑完成会刊《话农》,每年9月编辑完成报纸《话农》。
7、三农文化活动
8、参加各类公益活动
三、顾问及指导老师
  (一)顾问
文  冰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胡  军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支  玲    (西南林业大学、 博士后 教授)
杨比伦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陈  方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张堂松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马  军    (西南林业大学、 副教授)
  (二) 指导老师
     刘德钦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刘清江    (西南林业大学、 副教授)
谢彦明    (西南林业大学、 讲师)
徐玉龙    (西南林业大学、 讲师)
张  静    (西南林业大学、 助教)
刘永钦    (西南林业大学)
王富林    (西南林业大学)
杨比伦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昆明日报>> 2014年11月5日 >> A15
西南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协会成立十周年
600多名大学生进村寨做农活
发布时间:2014-11-05

  帮村民干农活。


  辅导留守儿童。 供图

“向前,向前,向前,支农的队伍向前进,我们是农民的子弟兵·……”这是西南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协会根据解放军军歌改编而来的会歌。近日,该协会在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十周年会庆”。参加过协会活动的同学,回忆起农村生活的那段经历,虽然艰苦,但他们都津津乐道,认为收获颇多。
  足迹遍布20个村寨
  西南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协会成立于2004年9月,初衷是“服务三农,塑造自己”,为大学生提供“下乡”的平台,协会的日常活动分为校内和校外。
  在校内,他们定期举办“三农文化月”,请来李昌平、何慧丽、陈士国等三农专家为同学做讲座,或是举办有关三农问题的知识竞赛和论坛。在“文化月”里,协会还会在学校内设点,向同学们收集二手衣物,通过“润土公益志愿团队”(一个挂靠在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的民间公益组织),送到贫困户家里。
  校外活动则主要集中在“下乡”支农支教,据协会现任会长任刚介绍,目前,协会已经组织过近600名大学生去农村,脚步涉及石林圭山镇糯黑村、禄劝县龙潭山村、楚雄和平镇立石村、安宁云山村等近20个村寨,他们不仅去到当地村民家帮助其干农活、辅导当地孩子做功课、劝辍学孩子返校,还进行一系列的历史文化调研。
  干农活,与村民联欢
  “农村的条件都很艰苦,住的是土房子,我们自己做饭,很少吃肉,就吃白菜土豆,半个月不能洗头和洗澡,很多同学因为坚持不下去,做到一半就走了。”任刚介绍,每次“下乡”他们通常会待15天左右,人均300元的花费都是自理,住在当地的工房或是农民家里,但是有些严格的纪律,吃饭要给钱,不能接受老乡的礼物等。
  “因为条件艰苦,我们每次去之前都会挑人,报名的同学很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去,我们会开展7—10天的集训,每天跑步2公里以上,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才能前往。”任刚说。
  在农村,没有网络,每天干农活、学习、相互交流与分享,从早上6点半起床到晚上10点半入睡,生活其实很单调,“我们会在村子里和老乡联欢,做农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每个人都会有些变化,在劳动中,大家学会更好地相处,内向的同学变得大方、开朗。”
  饶林在协会整整四年,他很快就要毕业了,他说协会是一个实践性社团,他得到很多锻炼,“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学到了很多,我们要与当地村干部沟通、协商有关事宜,还要千方百计拉近与当地老乡之间的关系。在同学之间,要帮助外省同学克服语言障碍等等。”饶林说。
  周末辅导留守儿童做作业
  从2008年开始,西南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协会每周六都会派出5—6名同学,把附近长地埂村的10余名留守儿童接到学校里来辅导功课,并带他们一起玩耍,通常从下午2点半持续到5点。任刚说,这些孩子是“流动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管他们,孩子年龄比较小,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项工作非常考验人,有的孩子会把自己二、三岁的弟弟妹妹也带过来,他们常常在学校里乱跑,我们要管住他们。”除了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外,协会还会组织每个学期1至2次家访,与这些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得以更好地成长。
  此外,协会现在还为“润土公益志愿团队”开展的“给环卫工人送蔬菜”、“徒步盘龙江拾垃圾”、“农村生态游”等公益活动提供志愿者,每逢节假日都会去送二手衣物。任刚现在有一个想法,“我想把我们在农村的所见所闻收集成资料,回来之后形成报告,存档、装订成册,再反馈给村民,他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昆明日报记者杨艳萍报道


(著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何慧丽博士对我会的肯定)


(著名三农专家李昌平研究员勉励我会“奉献农民”
农大端午联谊

毕业季二手衣物募捐

协会代表参与润土社团骨干夏令营

参与云南省青基会润土互助公益志愿团队组织国庆下乡活动

2014年大学生支农支教研讨会(云南润土、西林农协)
2014年10月18日,西南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协会与云南青基会润土互助公益志愿团队联合举办的大学生支农支教研讨会在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来自西南林业大学的刘清江处长、谢彦明副教授、杨比伦教授、云南农业大学李新然教授及云南民族大学思源支农调研社和云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的社团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围绕“大学生在支农支教活动中的服务与成长进行了交流”。


其他活动剪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