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学校简介:
云南省唯一一所省属重点农业大学
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培养了云南省农业系统第一位院士
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拥有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
设有云南省唯一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第一批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单位
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招生计划:
云南农业大学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计划
注意事项:
招生计划及兴体报考规定以《于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收应届与科毕业生升学统一招生考试试行办法》文件规定执行。
本章程适用于云南农业大学2018年“与升本”
招生工作,未尽事宜以招生主管部门规定为准。
本章程由于南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学院简介: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38年的云南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是云南农业大学办学最早的学院。
学院坚持“充分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引进高级人才,倾力培养后备人才”的方针,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正高职19人,副高职41人,中职32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78.3%。云岭学者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人,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5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4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5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人。一批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荷兰学成归来的博士、硕士及访问学者正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学院现有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点及作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植物学、药用植物资源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作物和种业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农学(国家、省特色专业)、生物技术(省级重点专业、国家特色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和中草药栽培与鉴定4个本专科专业。共有在校学生1365人,其中,博士生30人、硕士生184人、本科生1151人。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920人,其中,全日本科学生1664人,硕士212人,博士44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8人,副高级职称4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9人、硕士学位教师5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85%。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人,“国贴”、“省突”和“省贴”专家1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4 人,云南省优秀教师和教学科研带头人3人。2011~2015年,学院教师共甲报获准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企业横向项目162 项,累计科研经费达14752 万元。
学院长期立足云南独具的畜禽、水产和饲草饲料资源,围绕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经66年发展和建设,已发展成为云南省唯一具有“本硕博”培养体系的畜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重要的畜牧科技研发中心。目前实验室面积为10845.4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624.11万元;拥有校内鸡场、猪场、牛场、饲料厂、草学基地、兽医院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践教学基地,并与相其单位和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4个,毕业生预就业基地8个,与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共建动物医学教学科研中心1个,为学院教学资源提供了有益的补充。2012年来,共有昆明正大有限公司、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云南友美动物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向学院设立专项基经,专门用于学生奖助学经和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科教融合、院企协同,有效促进了学院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蜂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牉专业);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畜牧学、草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畜牧学、草学)、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推广)。加强国内国际间合作,2011年以来,学院共派出16名学生赴国内外交流学习,其中日本鹿儿岛大学2人、中国农业大学8人、上海海洋大学6人;先后接受了来自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缅甸等国的外籍本科学生到学院学习。办学66年来,累计培养了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蜂学等专业1万余名毕业生,近三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为云南边疆民族人才培养及本土畜牧业人才整体素质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滇撒猪配套系、版纳微型猪近交系、以天然植物有效成分为主体的饲料添加剂、孤雌生殖克隆猪等为代表的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为高原特色山地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动物医学院
动物医学院原隶属于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其前身为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
1960年设立云南畜牧兽医学院,1961年合并至昆明农林学院成立小哨分院,1964年迁至昆明农林学院本部(现址)成立畜牧兽医系,1969年搬迁至大理州宾川县,1970年迁至原曲靖地区寻甸县,1971年成立云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1979年迁回现址,1995年成立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17年7月成立动物医学院。
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于1960年即开始招生。2007年,本专业被列为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列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2010年,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被列为省级本科实验示范教学中心进行建设,2014年云南省高校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2016年列为云南省品牉专业建设。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积累,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辅的多层次学科体系,为云南省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由基础兽医系、临床兽医系和预防兽医系组成,本科专业动物医学专业的前身为云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专业下设动物医学和动物检疫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所属兽医学科为硕士一级学科,涵盖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兽医公共卫生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被授予预防兽医学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兽医学被列为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学院在专业建设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建设与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发展至今,学院拥有44名教职工,其中专业教师29人;学院现拥有教授9人,副教授17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20人。专任教师中,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校“百名”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
植物保护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是一个集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为一体的学院,至今,植保学院已经有75年的历史,成为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科研特色鲜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的学院之一。植物保护学院下设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和植物检疫4个系,建有1个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和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目前建有“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院士工作站1个、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站,目前正在建设“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联合培育基地” 和“农业部云贵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设有植物保护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现有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各1个,二级学科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入侵生物学、植物营养与病害控制博士点5个,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硕士点、农药学和入侵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植物保护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方向)、森林保护本科专业3个。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创建于1971年,2001年,植物保护专业被批准为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动植物检疫本科专业创建于2004年。森林保护本科专业创建于2013年。植物病理学198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为云南省重点学科,1999年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植物保护学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于1998年获云南省重点学科,199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农药学学科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予权,2008年招收博士生。植保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始于2002年,2005年招收农业推广类别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1年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学院现在校本科生690人,硕士研究生204人,博士研究生100人,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36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9人,讲师24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3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园林园艺学院
介绍
园林园艺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前身是云南大学园艺系,始建于1950年;
设有园艺系、园林系、城市建设系及蔬菜研究室和果树研究室。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22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生导师25人。教师中有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2人,校级师德标兵1人。
学院具有培养多层次人才的能力,拥有果树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蔬菜学、观赏园艺学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推广硕士园艺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园林(含高尔夫管理方向)、园艺(含蔬菜、花卉二个方向)、蚕学、风景园林、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园林、园艺两个成人教育专业。园艺学科是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园艺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及本专科学生共1200余人。近年来,学院教师积极利用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和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开展科学研究。
在兰花资源利用与研究、蔬菜种质资源创新研究、果树生产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动了云南园艺产业的发展。主持科技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研究项目,研究经费超过1000万元。先后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1项。学院的科研发展为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科教相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前身为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和环境科学系。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昆明农林学院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土壤农业化学教研组。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生态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9个硕士点—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环境保护、设施栽培与环境、环境工程与业硕士、农业资源利用与业硕士;目前学院共有硕士生171人、本科生961人;2017届年初就业率达82.29%。有1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和农业资源利用;1个省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学位授权点甲报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省级重点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有教师49人,专任教师46人,博士27人(占55.10%),硕士19(占38.78%)。职称结构:正高6人,副高16人,中级25人,高级职称占44.90%;年龄结构:45岁以上16人,35-44岁23人,34以下10人;学缘结构:在国外取得最后学位4人,国内其他单位取得最后学位28人,本
校取得最后学位17人。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学院坚持植根边疆,服务三农,针对于南食物资源多样性和丰富的民族传统食品特点,围绕国家和云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研共院、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现有教师57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38人,教授14人,副高级职称11人。学院目前实验室面积2500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2000多万元。学院共有学生947名,其中本科生826名,硕士研究生121名;设有18个自然班,其中1个硕士研究生班,17个本科生班。近年来,学院每年为社会辒送本科、硕士人才250名巠史,已毕业学生3000余名。
目前学院具有“食品资源与营养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科学、功能食品、营养代谢免疫学专业。另设有一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全日制):工程硕士食品工程领域;一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学院现设有多个本科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蜂学及蜂产品加工专业、粮食工程专业和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五个专业的学制均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院现有四省级工程中心,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一个校级重点学科,两个省级特色专业,两个研究所,一个云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一个云南省教育厅食品科学与安全实验示范中心。
龙润普洱茶学院
龙润普洱茶学院前身为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茶学系,建系于1972年,已有四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茶学专业人才,为云南茶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5年11月,云南农业大学与国际化知名企业“龙润集团”合作,创建了特色鲜明独具特点的茶学专业学院---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
目前,学院茶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建设品牉专业,现有教育部普洱茶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站、云南普洱茶研究院、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茶学实验中心等研究平台,拥有多学科构建的以普洱茶为特色和亮点的云南省茶因子与茶功效研究创新团队,专职教师三十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高达50%。教师队伍中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名师工作室2个,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人,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以及全球普洱茶杰出人物4人。学院依托云南得天独厚的茶树资源,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内引外联聘请名师传承茶文化精髓,大力创新做强茶叶科技,为引领普洱茶产业发展方向,打造高素质茶学科技人才奠定基础。学院发展定位立足云南,引领云南,带动全国,辐射东南亚,面向世界的以普洱茶为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创建于1972年,原名是农机系1993年更名为工程技术学院,2014年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学院下设六个系:农业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工业工程系、车辆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拥有机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下设36个专业实验室)、机械制造实训中心、机械设计研究所等实验实践教学机构。此外学院可利用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工科与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等校级实验中心。学院建立了1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院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和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还开设有在职攻读及全日制专业学位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硕士教育。学院开设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车辆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并列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农业机械学》、《汽车构造》和《汽车拖拉机学》等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示范课程。学院还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等4个成人函授专业。
学院拥有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6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26人,讲师(工程师或实验师)27人,硕士生导师24人。学院在校学生1571,其中硕士研究生73人,本科生1498人。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校内外实习、实验和生产实践,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全国和全省各种竞赛,毕业生就业率高,毕业学生在教学科研单位、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管理等部门普遍受到好评。
理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17年6月,前身为原云南农业大学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其历史可追溯至1961年11月建立的“云南农业大学基础部”。
学院秉承“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并重,重点突破,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院目前拥有1个云南省高校生物天然气产业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云南农业大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4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教学科研用房3000 m2,拥有各类仪器500余套。下设电子信息工程系、应用数学系和应用化学系,承担着全校10余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同时
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3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通过多年努力,已形成一支教学、科研经验丰富、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24人(占比41.4%),博士16人(占比27.6%)。10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荣誉称号)。目前,学院教师主持及参与的在研项目共计75项,研究经费200余万。全院教师已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授权。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组建于2017年,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计算机公共实验室。
大数据学院
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4人,硕士生导师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部分教师被聘为国家级、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程“两个本科专业,招收“农业信息技术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和“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硕士。推行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专业特色建设,走专业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特色化道路。全院在校学生514人。
学院现有2个主要科研平台:国家农业部大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农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1000余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800余万元;公共计算机实验室配备有700余台计算机,是云南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报名点”。近年来,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参与省自然科学基经项目、横向项目等数十项。近几年,全院教职工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EI收彔,获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余项,出版专著4部,2016年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目前,在云南农业信息化及大数据研究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建筑工程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是云南省最早创办土木建筑类专业的院系之一,其前身是1958年从昆明工业学校分离出来成立的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被业界誉为云南建筑行业“小黄埔”。
学院是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的多学科交叉结合学院,为云南省高校同领域专业最为齐全的学院之一,涉及土木工程、建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城乡规划4个一级学科,是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单位。招收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建筑学、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及城乡建设工程与管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管理方向研究生,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教授、副教授35人,具有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建造师、造价师、咨询师等各类国家注册证书的“双师型”教师40余人。搭建有云南省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节能减排检测与研究工程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是国家级给水排水宣教基地、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点、全国BIM应用技能考点、广联达西部地区戓略合作院校及BIM培训基地,与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建设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有2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云南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教研组,1984年正式成立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1995年1月农业经济系成立为经济贸易学院,2008年12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
1984年设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专科,1986年以后设农业经济管理本科专业,1996年取得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开始招收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院设有农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等硕士点6个,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1个。设有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农村区域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电子商务6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个学科。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835人,硕士研究生170人。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7人,占总人数的8.9%,副教授29人,占总人数的36.7%,讲师35人。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云南农业大学的18个学院之一,其前为1977年成立的云南农业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1991年,德育教研室并入马列主义教研室成立社会科学部,1993年更名为人文社会科学部,正式开始招收文科类专业学生。2001年,为适应学校教学的发展,正式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大学语文》以及人文社科类的公共课教学任务。
学院下设旅游管理系、社会工作系、秘书系、公共事业管理、酒店管理系5个教学系;拥有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教育管理与区域发展;设有旅游管理、社会工作、秘书学、公共事业管理、酒店管理5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28人,全日制研究生28人在职研究生180人。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博士后10人、讲师27人,助教2人。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34人。30多年的办学历程,几代人的精心打造,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为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人才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和领导干部。已初步形成文、法、管多学科协调发展,本科、科学硕士、专业硕士多层次办学的格局。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始建于1958年昆明农林学院外语教研组,历经云南农业大学外语教研室、外语部的发展和积淀。学院现有英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授权点1个(笔译方向),招收英语、越南语和泰国语本科生,并开设法语和日语第二外语语种。在职教职员工7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长期聘有来自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越南、泰国等国的外教多名。
学院设有英语系、越南语系、泰语系、大学外语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外语教研室、外语培训中心、语言教学实验中心和综合办公室等管理机构。拥有现代化语言实验室8间(582座),其中同声传译室一间(40座)、多媒体网络教室一间(64座);数字化多媒体教室四间(300座);模拟型语音教室三间(218座)。另外还有校级自主学习中心配套的“蓝鸽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网络教学平台(608台计算机)和调频发射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院负责全校翻译硕士、英语专业、越南语专业、泰语专业、非外语专业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外语(英语、日语、法语、泰语和越南语)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着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英语专业四、八级(TEM-4/8)、雅思(IELTS)等各级各类的外语教学任务。
学院2010年列为云南省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建设单位”,2013年被列为“云南省2013年度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建设单位”并有一门省级精品课程——《越南语语音》。2014年学院成功甲报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并获得成功,并于201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英语专业学生382人、越南语专业学生159、泰语专业学生219人、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63人。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学校和企业等行业从事公务、文秘、翻译、教学、旅游等工作。年终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
体育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云2001年4月,其前身为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工作部。2001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招收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学生资格以及教育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功增设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一个体育学院。学院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获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市有其部门的嘉奖。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8人,其中专职教师45人。教授5人、副教授16人、讲师19人、助教6人,博士1人、硕士3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裁判员5人,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建院十多年来,学院秉承“厚德博学、明理尚农”的校训,笃行“崇德尚智、健体立美”的院训,全体教职员工艰苦创业、勤于治学、乐于奉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800余人,研究生24人,此外学院还负责全校一、二年级的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工作,负责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以及国内外各种体育文化交流工作。学院坚持“教学是立院之本、科学研究是强院之路,依法行政是治院据”的治院方略。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本科建设、发展为平台,育人为本,践行“教学神圣、课堂神圣”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服务。体育学院全体同仁与时俱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体育学院。
热带作物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前身为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创建云1960年3月,
2014年5月因云南农垦体制改革整体划归云南农业大学管理,是学校立足热区、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主要培养热带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学院。学院现占地1674.6亩,其中洗马河校区(老校区)180.6亩、倚象校区(新校区)588亩、西双版纳景洪校区26亩、康平基地830亩,有教职工250余人(含编外人员)。
设有热带作物与食品工程系、园林与建筑工程系、经贸管理与信息技术系、旅游与人文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继续教育科等6个教学部门。 2015年开办5个应用本科专业,2017年开办农学(热带作物方向)、园艺、农林经济管理等9个应用本科专业和作物生产技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中草药栽培技术等15个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余人,函授生、远程教育学生1200人。学院建有云南省普洱市热带农业工程职业培训学校、云南省第149职业技能鉴定所、茶树保护工作站、咖啡专家工作站和11个院级研究所,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橡胶、咖啡、茶艺师等28个工种的职业培训和鉴定等方面的服务。
办学至今,学院始终坚持服务热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经济建设的办学定位,按照“内涵建设与外延拓展并举,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特色院校,以“热心待人、热情工作、 热爱生活”的热院文化为引领,励精图治,连续5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办学以来,为热区培养3万多各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誉为“云南热区人才的摇篮”。
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
申话:0871-65227706(兼传真)、65226172
申子邮箱:zhaosheng@ynau.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ynau.edu.cn
招生网址:http://zjc.ynau.edu.cn
通讯地址:于南省昆明市北市区沣源路452号
邮编:650201
注明:各专业介绍请关注云南农业大学招生网 |
|